本網7月13日,對鄭州龍湖鎮一造假廠大量生產洗衣液瓶工商監管存缺失進行報道,報道后龍湖鎮工商所沒有任何回復,本網多次給龍湖工商所李姓負責人聯系,電話不接短信不回,這種冷漠的工作態度是否像群眾所說的那樣與該廠有利益鏈條?
洗衣液瓶造假廠劉老板給本網打來電話說:“工商所罰款5000元,暫時不讓生產,我辦個營業執照就可以了,大不了搬家繼續造假,你們能把我怎樣?全國造假廠到處都是你們怎么不去查。”
近日,本網再次接到群眾反映,該企業大門的封條被撕掉,造假產品被轉移,不知是劉老板私自行為還是工商所某領導暗中授意。 本網趕到現場查看,大門緊閉,封條不翼而飛,周圍群眾指責說道:“不知是誰助長了造假廠的囂張氣焰,工商部門貼的封條都敢撕毀,撕毀封條不是違法了嗎,一個造假廠敢挑戰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權威,是監管部門無能還是另有隱情?像這樣的“小散亂”企業在龍湖鎮遍地開花,附近的小盧村就有很多造假、無證廠,做綠豆糕的、做面包的、鞋廠等,政府和監管部門明知道存在卻置之不理,罰點錢了事。”
不知龍湖鎮政府對此事會作出如何解釋?
本網將此事反映給龍湖政府呂旭卿鎮長,呂鎮長說安排人員查處此事,隨后在龍湖鎮政府見到了大氣污染防治辦閆永亮,閆主任講:“該廠已經查看過,無任何手續,大門封條確實撕毀,但設備封條還在,這樣的企業堅決取締,讓該廠搬家。”本網問道:該廠大量生產假洗衣液瓶、商標侵權、撕毀封條是否達到移送公安機關條件?該廠設備貼有封條是否可以挪動?工商所對該廠立案調查結果何時公布?閆主任說和工商所溝通后回復結果。
隨后本網電話聯系閆主任,閆主任以忙為理由,匆忙的掛斷電話。再次聯系呂鎮長讓其回復處理結果卻杳無音信。
群眾質疑:龍湖鎮政府平時對轄區內遍地開花的造假企業是如何排查的,群眾不舉報,媒體不曝光政府就不去查?該廠生產大量的造假產品流通市場又該有誰來負責?龍湖鎮工商所對這些造假廠又起到了什么作用?
嚴厲打擊造假、售假不法分子,有效地保護了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但是,制售假冒產品在一些地方未得到有效遏制,一些制假、售假活動屢禁不止,這和地方某些領導對打假工作漠不關心、不作為甚至徇私舞弊有一定關系。因此嚴厲打擊造假不法分子,不僅是對造假行業的震懾,也是提升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公信力。
希望龍湖鎮政府、龍湖鎮工商所對轄區內的造假違法企業“硬起手腕”嚴查到底,依法查處,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履行政府和監管部門的職責,別在讓這些造假企業扎根龍湖鎮,別在給造假者提供機會繼續坑害消費者。
(來源;北京時間)